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16|回复: 0

【智慧妙语】165_修心为本-宽恕包容 ☆专题畅听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82843
发表于 2024-3-11 05:31:2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妙言辞 于 2024-3-11 09:47 编辑

 妙语专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返回目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上一篇:  下一篇: 

一表通

故事•视文

故事•文音

【智慧妙语】165_修心为本-宽恕包容

【修心为本-宽恕包容】


[点击标题可直达]


●0974» 曼德拉的就职仪式

●0975» 恶缘转善缘的相撞

●0976» 用佛心佛眼观世间

●0977» 战友的宽恕

●0978» 沈麟士的鞋

●0979» 雕塑家的成功秘诀

●0980» 女儿的原谅

●0981» 曹操的不追究

●0982» 梁上君子

●0983» 冤家和好

●0984» 坠落的棉花和瓦片


: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

☟【修心为本-宽恕包容】


.


曼德拉的就职仪式

——20160703 香港

南非总统曼德拉,他曾被关押27年,受尽了虐待。他就任总统的时候,邀请了三个曾经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来观礼,并恭敬地向他们致敬,在场的所有人全部惊呆了。曼德拉说:“当我走出囚室,走出监狱的大门,迈向自由的时候,我很清楚,如果自己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我的身后,那我还是活在监狱当中啊。”

原谅别人就是提升自己,人生只不过来去走一遭,“缘”就是来化解的。我们人间不必要斤斤计较,让自己的怒火去伤自己的心,我们人真正的悲伤是因为自己,没人会逼着你。大家想一想,别人伤害你一次,你回到家想不通,会伤害自己百次。中国禅文化说“生年不过百,常怀千岁忧。百事从心起,一笑解千愁”。如果想到我们是人间来去匆匆的过客,只不过到这个世界来走这么一遭,你还有什么烦恼和小事值得放不下?慈悲心就是人的气量,听好了:慈悲心就是拥有别人的苦难来帮助别人!


恶缘转善缘的相撞

——20181005 美国洛杉矶

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,我们要懂得克制,从一而终,才不至于辜负自己一生的修为。

一位禅师有一天要开门出去,被一位突然闯进来的身材魁梧的大汉狠狠地撞到了身上。老法师的眼镜都撞下来了,还弄破了他的眼皮。而那位撞人的大汉竟然毫无愧疚之色,还理直气壮地说:“你长没长眼睛啊?你戴眼镜有什么用啊!谁叫你戴眼镜的?”禅师只是笑了笑,并没有说什么。大汉颇觉惊讶地说:“喂,和尚,你怎么一点不生气啊?”

禅师见他颇有一点悔意,就借机说:“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?又要生谁的气呢?生气既不能使我的眼镜复原,又不能让我脸上的淤青消失、苦痛解除。再说,生气只会扩大事端。若对你破口大骂或打斗动粗,必定会造成更多的业障和恶缘,也不能把事情化解。生气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,若我能够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,就会避免相撞。也许被你这一撞,可能化解了我的一段恶缘,所以我还要感谢你帮助我消除了业障,我生气干什么?”大汉听了禅师的话十分感动,他向禅师忏悔,并问了许多关于佛法的问题和禅师的法号,然后就若有所悟地离开了,这件事情就过去了。

后来有一天,这个禅师突然收到一封挂号信,信内附有5000元,这些钱就是这位大汉寄给他的。原来这位大汉在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学习,毕业之后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,婚后不知善待自己的妻子,跟妻子的感情非常不好,十分苦恼。

有一天他上班时,忘了拿公事包,中途又返回家去取,却发现妻子和另外一个男人在家中谈笑。他非常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把菜刀,要杀了他们,然后自杀,一求两断。但是因为惊慌、害怕,脸上的眼镜在回头时不小心掉了下来,瞬间,他想起了禅师的教诲,冷静了下来。反思了自己的过错,他决定痛改前非,改过自新。他的生活很幸福,工作也得心应手。所以他特别寄来5000块,以感谢禅师对他的教诲,因为禅师的宽容,才让他拥有今天的幸福。

在这个世界上,没有什么歧途不可回头,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,所以面对别人的错误,有时候要懂一句话:宽容比惩罚会更有力量。因为宽容是对生命的救度,也许你的一份宽容,挽救的就是一条生命。所以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。实际上,人跟人之间就要相互包容和宽容,彼此相连,远离是非与仇恨,珍惜生命和身边的一切。

当你生气的时候,事情没有考虑成熟,千万不能蛮干;不了解事实的真相,请千万不要动怒。这条忠告至今仍然有用。中华传统文化告诉我们,凡事需三思而后行。


用佛心佛眼观世间

——20151214 马来西亚·吉隆坡

从前有一个和尚,他对自己的头脑、学问、智慧非常的自信,他人很聪明,当然他愿意跟聪明人打交道,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,他的知识渊博,但是当他遇到那些学识浅薄、思维混乱、说话纠缠不清的师兄师弟时,他就很不耐烦,有时候还会大发脾气,说他们怎么还不明白啊,脑子怎么跟猪一样。老法师为此批评他很多次,他嘴巴上认错,可是一遇到类似的情况,他就忍不住要发脾气,有一天他上山打柴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。

有一天,他打柴特别的多,心情也特别的好,回去的路上,他累了,他就在小溪边喝点水,洗把脸,这个时候一只小猴子过来了,这只猴子经常到这里来玩,久而久之,跟这位和尚成了非常好的朋友,但这位和尚想洗把汗水,但他的毛巾还挂在柴担很远的地方,他很累,就指着柴担说:小猴,帮我拿过来。小猴子很开心,快速跳过去从柴但上拿来一根柴火,跑过来给他。这个和尚觉得非常有趣,他又让小猴子去拿毛巾,手比划这方方的,嘴巴里说:毛巾,毛巾,小猴子又窜过去拿来一根木柴给他。和尚笑得更开心了,这次他拿块石头丢到柴担上去,告诉小猴子说:我要你拿的就是这块石头,接下来呢,小猴子又跑过去,拿回来的还是木柴,而且是非常得意的样子,好像在说,你看,我多能干啊,都帮你拿了三次过来了。看着这只小猴一副得意的样子,这个和尚笑得前仰后合的,回来之后和尚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方丈。

方丈问他:你跟师弟们讲道理,他们听不明白,你为什么会发脾气?但是小猴子听不明白,你还要觉得很开心呢?怎么不发脾气啊?这个和尚说:方丈,小猴子听不懂,很正常啊,因为它是猴子,可师弟他们是人啊,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啊。方丈说:应该?什么叫应该啊?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,悟性好的人他们有这个优点,悟性差的人,你也不能说这是他们的过错,就算是悟性相同,后天所处的环境不一样,人也是不同的。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们的功劳,出生在种田打铁人家的人也不是他们的过错啊。就算是环境一样,你遇到的师父也不一样啊,遇到一灯和尚,那也并不是你的功劳啊,遇到酒肉和尚,也未必是你的过错啊,人与人有这么多的差异,你凭什么说谁应该能,谁不能啊?这个方丈讲话很厉害的,和尚听到这里,低着头不说话了。

方丈接着说:更何况天道无常,人世无常,今天他比你差,你可以看不起他,如果他明天比你强了呢?那个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,你的心里又作如何感受呢?小和尚忏愧地说:师父,我知道自己错了。方丈摇头说:不,不,其实你最大的错并不在于此啊。和尚睁大眼睛说:方丈,那我到底错在哪里啊?方丈说:错在你没有学着用佛的眼睛去看,用佛的心去想别人。和尚突然觉得似乎领会到一些什么东西,连忙磕头说:请师父慈悲教我。方丈微笑着说:你仔细想一想,同样是不理解你的意思,为什么你对师弟就这么发怒?而对小猴子,你却开怀大笑?他们其实是相同的,而变化的只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啊。所以,问题并不是出在他们的身上,而是出在你的身上,你不对小猴发怒,因为你是人,它是猴,你比它的智慧高得多,因此你就可以包容它的错误,而你的师弟他们是人,你也是人,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,你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,如果是佛呢?佛看见师弟们的错误,佛菩萨会发怒吗?佛菩萨当然不会,因为佛的智慧能够包容一切啊。方丈继续说:你最大的错误在于你没有试着用佛的心和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,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众生,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他人。


战友的宽恕

——20170225 澳门世界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有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,激战之后,有两名战士和部队失去了联系,这两名战士来自一个村庄,是老乡。他们两个人在森林中艰难地跋涉,互相鼓励,互相安慰,十几天过去了,还没跟部队联系上,他们非常难过,已经没有吃的东西了。有一天,他们打死了一只鹿,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好几天,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逃离,他们再也没看见过任何动物,仅剩下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。这一天,他们在森林当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,经过一场激战,他们终于巧妙地避开了敌人,就在自以为安全的时候,只听到“呯”一枪,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,幸亏伤在肩膀上,后面的战士非常惶恐地奔到前面来问他:“你受伤了?”他语无伦次,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,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,替战友包扎伤口。到了晚上,这个没有受伤的士兵一直在叫着妈妈,两只眼睛直勾勾地。他们都以为熬不过这一关了,尽管饥饿难忍,可他们谁也没有去吃身上的鹿肉,天知道他们怎么度过这一个晚上。第二天被部队发现,救出了他们。事隔三十年,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:“我知道当时是谁打了我那一枪,他就是我的那个战友。”所有的人都惊了,“因为当时他抱住我的时候,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。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着我开枪,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,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肩上的鹿肉,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。”此后的三十年,他假装根本不知道这件事,从来不提及。战争的残酷,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就死了,最后这位战士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。那一天,突然之间他跪下来,请求这位战士原谅,刚刚要说:“请您原谅,我在心中一直有一件事情放不下。”这个战士说:“你不要说了。”他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,他说“我宽恕了他”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众生有罪,但是佛法讲究慈悲,宽恕别人所不能宽恕的,你已经拥有了高贵的释怀,和拥有了菩萨的慈悲。


沈麟士的鞋

——20190911 荷兰鹿特丹

在中国南北朝的沈麟士就是一个非常有肚量的人,凡事看得穿。有一次,邻居一口咬定沈麟士脚上穿的就是他早几天丢失的那双鞋。沈麟士说:“这么说,是您的鞋了?”他立刻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给别人,自己光着脚走路。过了不久,邻居发现是自己搞错了,又将鞋子送回给了沈麟士。别人会想沈麟士一定会说什么话,这个沈麟士说:“这个不是你的鞋啊?”笑着,又拿过来穿在脚上。苏东坡对沈麟士的肚量非常赞赏,认为“处世当如沈麟士”。我们做人就是要气量大。


雕塑家的成功秘诀

——20191110 新西兰奥克兰

英国当代雕塑家安尼什·卡普尔,凭借着雕塑《坠入地狱》而一举成名。有一天,英国著名的报纸《泰晤士报》记者采访了他。这位记者也是一位雕像的业余爱好者,他想请教卡普尔当好一个雕塑家的秘诀。记者提问说:“亲爱的卡普尔先生,你能给我们透露一点你成功的秘诀吗?”只听卡普尔说:“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秘诀,我个人的体会是,要当好一名雕像师,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:第一,你在雕像的时候,要把这个人的鼻子雕得大一点;第二,要把眼睛雕得小一点。”

记者不解了,他不停地问:“为什么要这样啊?如果鼻子大、眼睛小,那雕出的人像岂不是很难看吗?”卡普尔对此作了解释:“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余地。你想想看,如果鼻子大了,还可以往小里修改;如果眼睛小了,你可以往外扩大。反之,如果你一开始就把鼻子弄得很小,再怎么装上去都很难看;如果你一开始就把这个人的眼睛雕得很大,就没有办法再改小了。”

卡普尔启示我们做事留有余地的智慧。我们为人处事要为自己和他人留一些回旋的余地,话不可以说满,事不可以做绝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行动自如,别人也会更自在。佛法界称之为“宽容能聚人气,慈悲能化解冤气”,这样你才能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
女儿的原谅

——20150411 新加坡

有母女二人,女儿上周刚从英国回来探亲,妈妈请她到一个饭店吃饭,一名女服务员端菜的时候比较紧张,突然将菜汁洒了妈妈一身,妈妈非常生气,刚要发脾气,服务生已经吓得不敢说话,女儿站起来帮妈妈擦衣服,一边对服务员和蔼可亲地说“没关系,我们回家洗一洗就好了,对不起”,母亲非常不解地问:“她做错,为什么像你做错一样?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她?”女儿说:“妈妈,留学前我什么都不做。后来我在英国也做服务生的工作。我也打碎了酒杯,把汤洒在客人的身上,我惊恐万分,客人非常绅士地说‘没有关系’,老板娘过来抱着我说‘亲爱的,没有关系’,让其他员工把碎玻璃扫掉,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。”女儿对妈妈说:“每个人都会做错事情,别人能够原谅你女儿的过失,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原谅他人的过失呢?”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,放不过自己的人,首先伤害的就是自己。学佛人一定要退一步海阔天空,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留出一条退路。


曹操的不追究

——20150411 新加坡

中国古时候,讨伐董卓之后,袁绍有良将百千、百万大军浩浩荡荡,军力远远超过曹操,但是他不识人,最后吐血身亡。袁绍死后,曹操去坟上哭祭袁绍。曹操的手下给袁绍写密信要投降,曹操知道之后根本不去追究,他将纸信全部烧了,有人说:“曹元帅,这么多人要投奔他,这些人不好啊!”曹操说:“我打败仗的时候也有投降之心,原谅他们吧。”有人在战败前写信给袁绍,说曹操各种不好,写得很恶毒,被俘之后,曹操不但没有杀,他还说他文章写得很好,这就是建安七子的陈琳。学佛人要有品德、有气度,要理解别人的思维、别人的恶言,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增上缘。历史上很多名人之所以能够成功,首先就是气量大,所以我们在人间学佛做人首先要学气量大,一个整天活在别人的眼睛里嘴巴里而不能自拔的人,是没有肚量、没有气量的人,是学不好佛会走火入魔的。


梁上君子

——20171202 新西兰奥克兰

做人要知足,知足被佛认为是最优秀的理念,最优秀就是最高的智慧。在东汉的时候,有一个叫陈寔的人,他是饱学之士,就是学问很高。他品行端正,道德高尚,远乡近邻的人都非常尊敬他。陈寔不仅自己自觉自律,对儿孙的要求也相当地严格,常常在各种场合抓住机会教育那些孩子们。有一年洪水泛滥,淹没了大片的村庄和良田,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,到处逃荒。这个时候,盗贼四处横行,天下很不太平。有一天夜里,有个小偷偷偷地溜进了他的家里,这个小偷刚准备动手偷东西,突然听见咳嗽声。“不好,有人来了!”一看没地方躲,急中生智顺着屋内的柱子爬到了一根大梁上面,伏下身子,大气也不敢喘。陈寔提着油灯从屋里出来拿点东西,偶然间一抬头,看见了,“梁上怎么有件衣服挂下来啊?”他知道家里进贼了。过去的家很大,他一点不惊慌,也不赶紧叫“抓小偷”,不讲。他从容不迫地把晚辈们全部叫来:“孩子们,大家都到客厅来。”他将他们召集到外屋,十分严肃地说:“孩子们,品德高尚是我们为人的根本,在任何情况下,我们对自己都要高标准、严要求,不能够因为任何的借口而放纵自己走上邪路。有些坏人并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坏人,而是因为他不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,慢慢地养成了不好的恶习,后来想改也改不了,才会沦为坏人。打个比方,我们家梁上有一位君子可能就是这种情况,我们可不能因为一时的贫穷而丢掉自己的志气,自甘堕落啊!”听到陈寔的一番教诲,梁上的小偷一惊:“哎呀,我已经被发现了!”同时,他又为陈寔的话所感动——他不但没有叫喊抓自己,反而耐心地教育自己。这时候,小偷羞愧难当,从梁上爬下来磕头请罪:“老人家,您说得太好了,我错了,我以后再也不干这种勾当了,请您宽恕我吧。”陈寔和蔼地回答:“嗯,看你这样子也不像个坏人,可能被穷所逼的吧,以后要好好地反省,还来得及。来人啊,赠给这个人几匹白绢。”小偷感激涕零,千恩万谢地走了。从这以后,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,这一带几乎很少有偷盗之类的事情。这就是成语“梁上君子”的由来。


冤家和好

——20160701 香港

清朝末年,在一个小镇上,有一个王氏家族和一个胡氏家族,两家四代为敌,两户人家只要一碰面,不是骂,就是打。有一天晚上,王家的王虎和胡家的胡一从集市走出来,两个人倒是没有开打,而是一前一后走在小路上,但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,相互不理睬。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,走着走着,王虎听见前面姓胡的突然地“哎哟”一声,掉到黑暗的沟里去了,王虎看见之后,赶忙上前去把胡一拉上来,心想无论如何这也是一条人命,我不能见死不救,王虎隐隐约约看见了胡一在沟里挣扎,他急中生智,连忙摘下一根树枝把胡一从水沟里拉了上来,这个胡一被救上岸的时候,感激地说了一声“谢谢”。然而,这个胡一突然在黑暗当中看见救他的人是仇家王虎,胡一怀疑地质问说:“你为什么要救我啊?”王虎说:“我为了报恩。”胡一更加迷惑地说:“报恩?恩从何来啊?”王虎笑着说:“因为今天晚上在这条路上,只有我们两个人一前一后,刚才你遇险的时候,要不是你‘哎哟’一声,第二个掉入沟里的一定是我,我哪有知恩不报的道理,所以要感谢你。”这个时候,他们的双手握在了一起。

俗话说:“冤家宜解不宜结。”一个人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,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,光靠朋友的力量也是不行的,有些人过去是你竞争的对手,只要你可以包容他,再大的仇恨也能够消融,再多的朋友也可以结交,所以,佛法讲,包容心、忍辱心,才能换回人间的真心。


坠落的棉花和瓦片

——20171001 法国巴黎万人大

一对小夫妻经常吵架,说自己结婚前看走了眼,感觉这种生活没意思,想离婚。父亲知道后,和儿子说:“你妻子有优点吗?”儿子说:“结婚前有,现在没有。”父亲问:“你妻子认为你有优点吗?”儿子说:“婚前她认为我有,现在也没有了。”父亲说:“孩子,你比我强,我结婚前不知道你妈妈的优点是什么。”父亲走到门口拿起一片瓦片和一团棉花,问:“儿子,瓦片和棉花哪个更硬?”儿子说:“当然是瓦片。”父亲将瓦片和棉花举高,然后松开手,瓦片摔得四分五裂,棉花轻轻的飘落。父亲说:“孩子你看,硬的会碎掉,软的丝毫未损。孩子你应该像棉花一样谦虚谦卑下来,不要伤别人,就一定不会伤自己。不要像瓦片有棱有角,遇冷则冰,遇硬则碎。伤害别人的人最后一定伤害自己,承认别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,盯住别人的缺点会伤自己的心。学习棉花,为别人抵御风寒,像阳光一样温暖,一句好话可以温暖妻子的一生,一句刻薄自私的话可以让她记恨你一辈子,一定会葬送你的婚姻。你希望父亲像你对待你的妻子一样去对待你的母亲吗?”学佛人承认自己的缺点,包容别人的优点,就会拥有美德。整天把别人的不好记在自己的心中,伤害的就是自己。就像电脑一样,对别人的恨、怨、嫉妒,都是电脑病毒,时间久了,电脑会死机。

感情像牙齿,掉了就没了,再装的假牙也是假的。要珍惜感情,学会开悟,开悟就是想清楚,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,都不要去抱怨别人。人间有坏情绪,把它当作自我考试,克服了自己的坏情绪,就能恢复理智,也就是孔老夫子所说“克己复礼”的“礼”,就是理智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论坛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