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37|回复: 0

【智慧妙语】010_布施行善-学会布施 ☆专题畅听

[复制链接]

2万

主题

2万

帖子

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82843
发表于 2024-3-11 05:39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妙言辞 于 2024-3-11 09:56 编辑

 妙语专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返回目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上一篇:  下一篇: 

一表通

故事•视文

故事•文音

【智慧妙语】010_布施行善-学会布施

【布施行善-学会布施】


[点击标题可直达]


●0056» 青年的富翁梦

●0057» 穷人的七种布施

●0058» 贫妇的供养

●0059» 行善的条件

●0060» 右手给左手的布施


:标题点击仅适合手机版

☟【布施行善-学会布施】


.


青年的富翁梦

——20160701 香港

古时候,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青年,他到处流浪,寻找着变为富翁的方法。几年过去了,他不但没有变为富翁,反而成为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。菩萨被他的虔诚感动了,就跟他说:“要成为富翁,很简单,你从此以后要珍惜你遇到的每一件东西、每一个人,并且为你遇见的人去着想,布施给他,这样的话,你很快就会成为富翁了。”青年听后非常地高兴,手舞足蹈地走出了庙门,一不小心在石头上绊了一跤,当他爬起来的时候,手上正好捏着一根稻草,他小心翼翼地听着菩萨的话,珍惜一草一木,拿着稻草就往前走。突然,他听见一个小孩子嚎啕大哭的声音,他就走上去,拿着自己手上的稻草逗孩子玩,孩子非常好奇,就停止了大哭,青年人把这根稻草送给了小孩子,孩子笑起来。这位母亲非常感激青年人,就送给这个青年人三个橘子。

青年人拿着橘子继续赶路,看见一个布商蹲在地上在喘气,他走上前去问道:“先生,你为什么要蹲在这里啊?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?”这个布商说:“我口渴得连一步都走不动了。”年轻人马上把三个橘子全部送给了布商,这个商人吃完了橘子,精神振奋,为了答谢年轻人,送给他一匹上好的绸缎,青年人拿着绸缎继续往前走。

青年人看见一匹马病倒在地上,骑马的人正在那里一筹莫展,他就跟主人说:“如果你同意,我愿意用这匹布来换你的这匹马。”主人一看马已经不能动了,非常高兴地就答应了。青年人跑到小河边,去提了一桶水给马喝,没想到,才喝了一会儿,马就好起来,因为马是因为口渴才倒下的。

青年人骑着马继续前进,经过了一家大宅院的前面,突然跑出来一个老人家挡住了他,向他请求:“先生,你能不能把你的这匹马借给我?”他立即从马上跳下来说:“好,我马上借给你。”老人说:“先生,我是这个大屋子的主人,现在我有紧急的事情要出远门,等我回来还马的时候,我再重重地谢你。如果我没有回来,这个宅院和土地就送给你好了,你暂时先住在这里,等我回来吧。”老人家说完,就匆匆地骑马走了。青年人在那座大宅院里住了下来,等老人家回家,没想到老人家一去不复返,他就成了庄园的主人,过着富裕的生活,这个时候,他才领悟到:“我找了多少年的做富翁的方法,原来成为富翁就是这么简单,要布施,要慈悲啊。”


穷人的七种布施

——20160514 西班牙马德里

有一个人到佛陀面前去哭诉,他说:“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。”佛陀跟他讲:“那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。”这个人说:“佛陀,我是一个穷人,我怎么布施啊?”佛陀跟他讲:“一个人即使没有钱,也可以给予别人七件事情来布施。第一个叫颜施,就是你的面容布施微笑,让别人看到你就感觉到很温暖。第二个叫言施,就是语言布施,多对别人说好话、鼓励的话,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温暖。第三个叫心施,让自己的心敞开心扉,诚恳待人,帮助别人,让人家感受到一种爱。第四个叫眼施,就是你的眼神可以用善意的眼光,让人感觉到温暖。现在的人眼光冷冷的,看见别人就像看到恶人一样,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。第五个叫身施,身体的布施,就是你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,让别人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爱。第六叫座施,想一想,我们外出乘船、坐公共汽车,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,也是一种布施。还有房施,将空出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,帮助别人。”佛陀说,你如果能够做好这七件布施,好运就一辈子跟随着你了。


贫妇的供养

——20171107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开示

祗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,和合共住,用功精进。你们知道什么叫“和合共住”吗?就是学佛的人大家可以相处在一起,住在一起,不会吵,不会闹,叫“和合”,过去叫“和合僧众”。“僧”就是我们说的僧团,大家聚在一起。现在我们大家能够在一起吃饭,一起学佛,如果不吵架,非常可爱,大家一起你帮助我、我帮助你,就叫“和合”,“和合共住”,我们大家一起学佛。每一天,这些僧众庄严地诵经、摄受的威仪。所以法师的威仪,你们看见每一个佛友都要合掌。你们不是只看见师父合掌,你们相互之间看见都应该合掌,因为我们都是学佛人,合掌代表你学佛,也是代表你有佛常住在心,你会产生这种肃穆的庄严,让别人看得起你,让别人觉得你是有威严的。每一天,他们那些僧侣都在精舍念经,住在他们边上的那些贫穷人家耳濡目染,听他们每天念经很开心,听得时间长了,他们跟三宝也结下了善缘。

有一个中年妇女很穷,她说:“多么庄严的佛陀,多么和合的僧众啊!”她看了非常开心,佛陀这么庄严,跟着他的那些僧众都是这么地合在一起,如果能够供养他们,不知该有多好!她就想供养他们。但是她望着祗园精舍,陷入了沉思,因为她的家几乎是一贫如洗。这个妇人叹了口气:“自己拿什么来供养佛法僧呢?什么都没有,难道就这样放弃供养三宝吗?”这个妇人心想。这时候她突然灵光一现,悟性来了,她想:“我虽然没有钱,但是我可以尽我的心来做供养啊,不是也很好吗?”于是当下决定,要发心每天打扫祗园精舍。最后什么果报?这个妇人说到做到,每一天一早就来到精舍,把精舍整理得一尘不染,非常干净,令僧众有清净庄严的环境,能够安心办道,让所有来到道场的人一看这么干净,都生起欢喜和赞叹之心。所以你们有时候到观音堂,一看里面这么干净,你们会生起一种法喜的心;如果堆得乱七八糟,你们心里会不开心的,但是不讲。这个妇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,从没有间断,至诚之心始终如一,很厉害。

祗园精舍的附近还住着一位长者,有一天这位长者出门去游玩,马车不知不觉地行驶到了一个奇妙的地方,在这里他看见了一个奇妙的景象,让长者叹为观止。他看到在远处的山水中竟有数十间房舍,由七宝(金银珠宝)砌成的数十间高广妙好的房舍,在阳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。长者仿佛看见这个房舍边上有个人影,于是他难忍惊讶之情,便欢喜地大声询问道:“请问您,这一大片殊胜庄严、美轮美奂的房子,是属于谁的产业(我们现在叫物业,过去叫产业)?”这时,果然有声音远远传来,回答说:“有一位贫穷却具足德行的人,因为她洒扫佛陀的精舍,种了无上的福报,未来会投生到这里,我现在正在为她建造这一片房舍。”看见了吗?人还没走,天上的房子有了。你们如果好好养心,人还没有走,天上的莲花已经有了,一样道理。长者听了,十分欢喜地说:“哎呀,太好了,我一定要去找这个大福报的人,向她求取这些房子。”

长者立刻驾着马车继续前进,走啊走啊,像有人牵引他一样,到了前方,出现的就是这位妇人又小又破旧的家。于是长者向妇人请求说:“夫人,您有一件好东西,是不是能给我?我以五百两黄金作为报酬。”这个妇人听了,大为不解,她说:“我一直都是如此贫穷,哪里会有什么好东西呢?”长者说:“没有关系,夫人只要答应我就好了。”这个妇人虽然疑惑,但还是答应他了:“好吧。”于是,长者就给了这位妇人五百两金子——当时的五百两金子不得了,欢天喜地地离开了。看着这个长者雀跃的背影,再看看手中沉甸甸的黄金,这位妇人觉得她简直是在做梦:“究竟是什么好东西啊?这个东西可真是帮我圆满供养三宝大愿的功臣啊!”妇人拿着这五百两黄金,她首先想到:“哎呀,圆了我以后供养三宝的这个梦了!”你看看,这个妇人意外获得了五百两黄金,却始终没有用来添置家中的所需,反而将这些黄金广修供养,种大福田。因为她的清净发心,广积善德,圆满布施,不久便在一次听闻佛陀开示的当下,证得道果。

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,不要认为善小而不为。所以你去看,在庙里很多法师进去学的第一课是什么?打扫卫生,清洁寺庙。清洁什么?在清洁你内心的肮脏啊。你看看我们人,有贡高我慢心的人,很多有自私心的人,他会不会去帮助别人清洁房屋、房舍?不会的。所以放下自己的心,有时候在本心当中要有些善良。师父告诉你们,不善良的人他说不出、做不出学佛的言和行为。善良不是一种愿望,而是一种能力。一个善良的人,其实有能够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,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。所以你去看,善良的人看见别人受苦了,他非常难过、非常痛苦,这是一种理解的能力。所以,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习怎么样善良。想一想,很多的恶,首先就是从不善良开始的。在快乐当中,我们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,因为快乐之后就会产生烦恼。


行善的条件

——20180312 印尼•雅加达

寺庙里来了一位有烦恼的有钱人,他问师父:“师父,其实我非常想为别人多做点好事,可是总是条件不够啊。”师父问他:“那你需要什么条件啊?”“师父,我想献血,我总担心那些献血站拿我的血去牟利;我想捐款给贫穷的儿童,我担心善款会被别人贪污;有时候想给乞丐一点钱,我也怕他是骗我的。”师父笑笑,说:“好啊,这些问题我可以开解你,但是我需要条件。”这个有钱人愤愤不平地说:“你们出家人也讲条件啊?我诚心来问佛,你向我谈条件啊?”师父笑道:“出家人不讲条件,行善积德。更何况你呢,你想行善积德也不应该讲条件,你一心向善,有善意与善行,自然你就会有善举了。”

养心没有条件,修身没有地点,修行没有时间。学佛人走到哪里修到哪里,佛在心中,一念成佛。


右手给左手的布施

——20191109 新西兰奥克兰

从前在古印度,有一个人吝啬得不得了,非常吝啬。你不要说叫他布施,就是叫他开口说出“布施”这两个字,他都觉得非常心痛。“我要布——施”,还没布施就心痛了。不管怎么样,在他的心里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布施他人的意愿。非常恭喜他的是,他生在了佛陀的年代。他后来遇见了佛陀,从佛陀的教化中知道了布施的功德,可是由于他生性吝啬,想过要布施,但就是没有办法走出这一步去布施给别人。

那个时候他就去拜访佛陀。佛陀跟他讲了一番道理之后,叫他右手拿一把草,然后想象把右手当成自己,把左手当成别人,叫他把右手的那一把草交给左手的别人。因为草是微不足道的,一把草给他就可以了,但是这个吝啬的人因为右手已经拿起来一把草了,你叫他再给左手的话,他都很痛苦,草都不愿意给。即使这样,这个人还是犹豫不决,反复地想:“我是不是要把右手的东西给左手呢?”经过几次练习,佛陀叫他把左手的东西再交还给右手。左右手反复训练久了,他开始慢慢习惯把东西给出来了,然后启发了他的布施心。开始,他懂得在家里把一些好的东西拿出来布施给别人;终于,他能布施自己的财产;最后,他有了大菩提心。当年在佛陀的教导下,他为了利益众生,甚至布施了自己身体和生命。

菩提智慧启发我们,菩萨给予我们的是右手交给左手。菩萨给我们的等于给了我们的右手,让我们把右手的东西交给左手。我们给予众生所有的一切相当于你的左手,你把众生给你的东西又等于收起来交还给你的右手。记住了,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,它都是我们的手,它都是一样地美、一样的感觉、一样的伤痛,因为左手和右手都流着一样的血。

所以,布施会让你体验众生生命痛苦的历程,慈悲会让你瞬间打开心门,生命需要感悟和开悟,也需要经历各种生活历程。从“小我”改变成“大我”,从无明到明心见性,你会意外地获得生命的真正财富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论坛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